40  
 0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湖市委员会
(   )
提    案
    案由: 加快我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领衔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马保龙  平湖市胜利路55号四楼浙江鑫达建设有限公司  314200  13806722582
附议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主办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会办单位  发改局      行政服务中心      国土资源局      水务集团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钟埭街道)      财政局      审计局      城投集团    
提案相关
情况
建议
承办单位
建议  规划建设局  (单位)办理

 

内容:

加快我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提供劳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省内建筑业先进县市相比,我市建筑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短板、外向拓展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竞争实力不强等问题。就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市建筑业提出了三条意见和建议。一要加大政府引导培育力度。把建筑业作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摆上议事日程,重视建筑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同时,抓紧做好我市建筑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和评优奖励力度,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鼓励和帮助企业开拓市外市场,打造平湖建筑业品牌。二要加强部门指导和管理力度。规范我市建筑业市场,加强建筑行业招投标管理与监督,着力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要加大行业自律力度。牢固树立合作比竞争更重要的经营理念,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建筑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提高市场公信度。

一、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建筑施工企业43家(其中,总承包企业18家),从事建筑业人员约3.5万人。2016年,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51.2081亿元。其中,本地总产值45.6319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市、省外总产值5.5762亿元。据统计截止 2016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办公及生产用地98.5亩,按工业亩均产出计算为520.17万元,产岀地方税金113.44万元。

1、总量规模扩展到萎缩。

2010年以来,我市建筑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建筑业施工总产值每年的增幅都在10%以上,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17.25亿元,2012年-2013年均超百亿元,成为我市第四大产值超百亿的产业,可谓是对我市有贡献的产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2014年出现拐点,施工总产值、签订合同额、新签合同额、施工面积均出现负增长,特别是新签订合同额和签订合同额的比率在2014年出现负增长,建筑业总体持续下滑呈下行趋势。

2、施工总产值、税金双双走出抛物线

2015--2016年全市建筑企业开工总面积469.74万平方米,建筑总造价88.36亿元,其中本地建筑企业承揽191.45万平方米、外来建筑企业承揽277.89万平方米,两年中外来企业占比份额为68.89 %而本地企业仅为31.11%;2016年政府将安置房、市政路桥、绿化工程打包给“中国建筑”承揽施工,本地建筑企业占比份额急剧下降为30.04%。上缴税金,由于2016年5月1日实施 “营减增”税收政策后,建筑企业应缴地方的税金在4—5%,而外来施工企业仅2%税金缴纳在我市,差额部分的2-3%税金均缴纳在外来所在地由此,缴纳在我市的税金同比有大幅度下降。

二、我市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体上说,我市建筑业同毗邻的海宁市、桐乡市相比,无论在规模、产值、资质、技术、人才等差距都十分巨大,生存和发展压力重重。具体表现为:单一、松散建筑业企业,竞争力不强。我市高资质等级的龙头企业几乎没有,知名品牌企业、知名企业家队伍奇缺;建筑业企业规模偏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外向度低,产业集中度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经营理念陈旧;和建筑大市相比,我市对建筑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度尚有欠缺。减轻企业负担措施和实行税费减免政策和鼓励性奖励还不够到位,建筑业发展尚未纳入我市重点培育发展产业。

三、促进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营造发展氛围。我市政府要把打造建筑业大市作为我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来科学规划,强力推进。要抢抓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制定建筑业发展战略,统筹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当前推进措施,支持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创立品牌、扩大影响,形成促进我市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舆论氛围。就目前政府要组织引导我市建筑业企业:一是走企业集约化道路、抱团发展;二是让本市建筑业企业参于本市BT、PPP项目建设;三是引导、扶持建筑业走向工厂化;

2、尽快完善体制机制,及时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市建筑业已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如不及时改变,企业将无法生存。建工大厦已建成并已投入使用,为重建重组集约型的我市建筑队伍创建了良好的平台。此时急需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及时出台具体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激励政策措施,加大对建筑企业的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建筑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的资产重组整合,将我市单一、单项性的松散型的建筑总承包企业向集约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做大工程总承包企业,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稳定扩大本地市场,全力冲刺拓展外地市场;积极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加快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管理者素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提档升级。

3政府引导,参于BT、PPP项目,建筑企业迫在眉睫

我市建筑业企业以单一模式、松散型经营,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当前建筑业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固守施工领域的企业处境将越来越被动,且新兴市场门槛更高,不及时介入必然错失很多机会。首先,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鼓励和支持我市建筑业企业参于我市政府投资的BT和PPP项目(安置房、景观绿化、市政、路桥、公建设施项目等)。通过本地企业竞争竞标,由本市建筑企业承建,一来是对本市建筑企业的磨炼,增强本市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本市财政的收入,降低失业率;其次,通过在BT和PPP项目中积累经验和磨炼,为日后“走出去”提早介入新兴市场,占得市场先机奠定基础;再次,通过在BT和PPP项目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以赢得新发展。

4、“工厂化”——建筑业发展的必然

建筑业还是传统的“人海战术”式的经营模式。大部分工序却还是在现场完成,工人劳动条件差,劳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安全隐患多。控制扬尘、噪声等措施难以落实。建筑材料浪费惊人。特别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建筑工人(实际全部是农民工)即将走向后继无人的趋势。因此摆在从事建筑业企业面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因此“建筑业工厂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亟待政府的指导扶持。

(1)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市场供求决定的。

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市场供求决定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居住、工作、学习、就医、购物场所)的需求数量剧增,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供给,迫使生产方式改变。大部分工序在工厂完成,批量生产,大大缩短工期,因而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建筑产品产量会大幅度提高。

(2)“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现有的建筑业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型,对劳动力需求量很大。而这些劳动力大多是季节性的(农闲时)的农民工,劳动技能低下,且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使得建筑生产企业利润逐年下降,已达到生存的临界点。迫使这些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3)“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建筑业生产方式,是大部分工序在现场完成。带来的扬尘、水质污染、噪声,有害气体的控制难以落实。建筑材料浪费,生产效率低,对周边地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虽然国家出台许多关于建筑施工现场有关这方面的规章制度、惩罚办法,但落后的生产方式无法根治这些弊病,只有将大部分工序移到工厂来完成才能得以彻底解决。例如:传统的生产方式中的梁、板、柱模板,重复利用率就很低。如果移至工厂生产,就可以做成永久性的定型的模板重复使用,大大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特别是木材)。脚手架、脚手板、模板支撑等都可大量节省。预应力将会被大量使用,既节约钢材,又减轻构件自重。因此有利于节能、环保,使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4)“建筑业走向工厂化”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现有的生产方式是大部分工序在现场完成,许多工序(过程)质量难以保证。如砼浇筑、振捣,特别是砼的养护,现场无法与工厂化生产相比。砼的养护在工厂可以用蒸汽,既可保证质量,又可缩短时间。振捣、浇筑也是同理。特别是建筑外墙外保温,如构件在工厂生产质量控制很容易,而在现场施工难度却很大,造价高,质量又难以控制。



 

单位名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办理状态: 采纳情况: 落实情况:
沟通方式:
办理方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办理意见正文:

 

提案人:   马保龙
对办理答复反馈: 对办理结果反馈:
马保龙  反馈意见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