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湖市委员会
(   )
提    案
    案由: 关注残疾青少年生存环境 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目标
领衔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顾群  平湖市启元小区2幢2单元302室  六  18257385587
附议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主办单位  残联     
会办单位  教育局      妇联      团市委      民政局    
提案相关
情况
建议
承办单位
建议承办单位  残联 民政局 教育局  

 

内容:

什么是残疾人?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第一条宗旨:释义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因此,残疾人被公认为是弱势群体。

在我国有接近一亿残疾人,占总人口的7%,也就是说平均15个人就有1个,这个人口数量和少数民族相当

有人说,每个国家都有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最实际的反映。到一个国家先别看建筑有多么高大,场馆有多么奢华,就看残疾人是不是随处可见,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快乐还是阴郁,这样就可以对一个国家判断出个大概了。

一、我市残疾青少年生存现状

我市有多少残疾人?本人与相关部门沟通,要了解一般情况,告知数据不详。我市有多少残疾青少年?同样告知不掌握数据。如此,只能按我国对残疾人占比来计算,可知我市残疾人的数量同样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2018年1月在平湖市教育局和妇联的帮助下,对我市部分残疾青少年进行了相关信息调查。

(一)情况如下

1.调查人数及年龄

调查时上报人数共36人,出生于1996年至2002年之间。最小16岁,最大22岁。男20人,女16人。其中18岁以上26人。

2.所在户籍

其中15人所属当湖街道(其中3人信息查不到);8人所属新埭镇;8人所属广陈镇;3人所属林埭镇;1人所属曹桥街道;1人所属独山港镇。(以下所有信息为33人信息)

3.残疾类型

33人中,29人是智力落后(一级到四级不等);3人肢体残疾;1人多重残疾一级。

4.文化程度

文盲(或未入学)8人;18人读了培智学校小学;5人初中;1人技校;1人高中。

5.就业情况

6人就业,27人未就业。

6.生活满意度

就业的6人都觉得生活满意;未就业的27人中12人对生活不满意。

7.个人诉求或愿望

⑴已就业残疾人的诉求或愿望:希望有个好点的工作、有人多多关心、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职业培训、家庭婚姻问题得以解决。

⑵未就业残疾人的诉求或愿望:希望有就业机会、通过康复机构训练,使其生活能自理、希望多参加社团组织活动、吃饱穿暖不得病、希望政府给予生活照料补助、希望能申请到福利院照顾、希望办理残疾证,能够有些补助、上培智学校(2000年出生)。

(二)问题分析

1.调查人数不全,类型集中。

目前尽全力所获得的我市16岁至22岁残疾人数据只有36人,其中3人查不到信息。残疾类型集中于智力落后,占88%。

2.入学人数偏低,多数文盲。

33人中文盲(或未入学)有8人占24%;18人读了培智学校小学(部分毕业、部分没有毕业已不读)基本为文盲,占55%;5人读了初中占15%;1人读技校占3%;1人读高中占3%。

其中11人属三级、四级(重度和轻度)智力落后,都是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出生,都只有读到培智学校小学,基本为文盲。基本为文盲人数占79%。

3.就业人数少,生活满意度低。

33人中只有6人就业,占18%,27人未就业,占82%。

生活满意度调查显示:就业的6人都对现在的生活满意;未就业的27人中12人对生活不满意占44%。

4.个人有诉求,渴望得到关注。

调查中,已就业的残疾人对自己的工作、职业技能、家庭生活和他人的关心有非常渴望地诉求;无业的残疾人同样对就业机会、职业技能、生存、参与社会活动、政府补助等有非常渴望地诉求。

二、当前问题

目前,我市对16岁以上培智学校毕业的残疾青少年的总体情况没有太多的关注。特别是对18岁以上可以就业的残疾青年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造成调查中的残疾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低,家庭不堪重负,成为小康路上的重点“扶贫”对象。

(一)政府重视尚且不够

市政府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关注不够,残疾人生活没有安全感,对未来生活没有足够的信心。

(二)相关部门各持已责

有关残疾青少年的教育和帮扶等问题需要我市残联、教育局、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作业”才能很好的完成。据了解,各部门各负其责,信息并不联通,甚至有时工作中会担心“越轨”,而不能很好的尽职。

(三)企业帮扶困难重重

据我市福利企业介绍,目前对残疾人就业要求很高,政策不利于残疾人灵活就业,如每天要求残疾人按时打卡等。一些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可以在家里做些零活,但是这样不能算做在企业就业。企业“有心”但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补助,就不会录用这样的残疾人。

(四)家长观念“害已害儿”

由于个人工作和研究原因,几年来,接触过我市近百名各类残疾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孩子这样是因为小,长大一点儿就会好了,并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康复训练。也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种邪”或被什么什么纠住,才这样。每年要做的大事是请“大神”到家里去驱邪降魔。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还迁了祖坟。

三、个人建议

(一)政府领导深刻领会高度重视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会议”发去的贺信上说“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政府领导要认真思考我市的全面小康,残疾人怎么实现小康的问题。

(二)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联通作业

相关部门要针对残疾青少年的生存现状问题,组织各方人士展开调研。打破传统工作模式,改变已有定势和思路,开拓视野。提出创造性的、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策略,采取联通式作业形式,切实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三)福利企业运营观念重在帮扶

建议福利企业不忘初心,在争取政策的同时,不仅仅考虑自己的福和利,多考虑残疾人的福和利,为更多的残疾人谋福利。

(四)开设市民讲堂用知识武装市民

建议政府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在我市开设市民讲堂,请相关专家向市民传授基本的医学、优生优育、运动康复、教育干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丰富市民的精神世界。为了激励市民踊跃听课,可以使用打市民卡换购的方式,引导市民认真听课,并完成相应“作业”任务。

    以上调查和建议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让习主席提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奋斗目标早日在我市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