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0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湖市委员会
(   )
提    案
    案由: 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共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领衔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第十三界别活动组      何鸣宇 669007
附议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主办单位  组织部     
会办单位  民政局      农办(农经局)    
提案相关
情况
建议
承办单位
建议承办单位  组织部、政法委、宣传部、民政局  

 

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项全方位、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而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证。实现乡村振兴依靠乡村治理发挥引领作用,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主体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发展与建设的事业中来,构建科学的党建统领下自治德治法治相融乡村治理体系,以带动乡村更加有活力、有后劲的发展。

众所周知,农村社区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社会逐步由相对封闭的静态转型到流动加剧的动态,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变革、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农民思想观念日益多元,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不断变化的要求。根据调研,目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治组织权责不清。村民委员会名义上是城乡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基层的延伸,行政化倾向严重,削减了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二是自治功能弱化,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等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三是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共治”,但由于观念意识等各方面原因,目前农村中能参与治理的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还较少,承接公共事务的能力还不够、作用还不明显,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仍占据主导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治理?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大党建”格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建立网格事务准入制,整合相关部门(单位)的基层管理服务事项,把全市作为“一张网”,实行一网管理,并将支部建在网格上,采用“党员先锋站+网格+村民小组”的模式,将组织覆盖和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实现基层资源全网统筹、信息收集全网覆盖、民生服务全网落实。

二是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建议做好“一外、一内”两篇文章。“一外”就是要大力培育社会力量,通过建立政策机制完善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公益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除了大学生村官制度设计外,还需要充分调动乡贤、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学者、返乡创业人员、文化创意公司等社会主体的参与鼓励与乡村建立信息联通、项目联营、服务联手和培育联合的合作发展模式。“一内”就是要加强村民参与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培养,注重引导村民形成社区自治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要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是大力培养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一方面创造条件把本乡本土的农村能人纳入到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中,引导和鼓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发挥“五老”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老能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实行“四个一批”壮大农村专业力量:通过业务培训和参加考试,提升一批村社区干部;通过对外招聘和机构派驻,引进一批专业社工和“三官一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介入城乡社区开展服务;通过选拔培养和进修实践,培育一批来源农村的本土化社区治理领军人物和“乡村社工”;通过招募引导和记录表彰,打造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扎根农村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四是注重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小组公约和专项公约等作用,树立起村庄“小宪法”的权威,结合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等,推动村规民约特色化,引导农民自觉遵守,提高农民道德素养;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本村难点热点问题,推动村规民约务实化;对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等方面严格把关,推动村规民约法治化。同时,最美系列评选为载体,推进家风建设、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道德评议等活动,营造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是重视“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广泛发掘培养乡贤,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乡、打工回乡的那些有管理能力、有知识、懂技术、有经济头脑的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乡村教师、经济能人等,只要乐于乡村治理的人都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来,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

六是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大协同”发展。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村集体经济“自主造血”的社区治理多元投入模式。建议市里设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为补充的社区治理创新发展金,用于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社区微治理、社区公益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创新实行“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