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湖市委员会
(   )
提    案
    案由: 关于完善和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领衔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彭力维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  314205  15967355010
附议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主办单位  教育局     
会办单位
提案相关
情况
建议
承办单位
建议承办单位    

 

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自2014年以来,我市各个学校也都开展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但是在活动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根基,传统文化不是“之乎者也”,也不是单纯的吟诵古诗词,它更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文学积累,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提高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促成人格的全面发展。自2014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得到重视,但是因为历史遗留等各方面的原因,仍然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少年一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

二是过于追求形式。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举行各种活动来扩大或起到氛围熏陶的作用。但是如千余名学生一起为父母洗脚,千余名学生穿汉服吟诵等很多颇具轰动效应的做法,往往过于追求形式,不能真正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误读。

三是缺少专业教师。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而就目前而言,专业的教师及其缺乏。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古文经典,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书法、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而要解决这些短板,首要的就是要解决专业教师的问题。

为了贯彻中央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植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明确目标,做好规划。文化的涵义很广,究竟选择怎样的内容走进中小学校园还需要大家来把脉,甄选出精品内容。因此社科、文教等多行业的专家学者可以成立多类别的专业评审委员会,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评审,根据平湖地方特色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拿出遴选评定意见,由文化、教育部门组织力量进行终审把关,确保进校园的文化内容的健康、优秀和适用。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挂钩,将内容引入到学校的拓展性课程等。有关部门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也可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根据平湖地方特色制定相关主题性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各学校也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地域文化、城乡差别等方面综合考虑,注意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出台具体实施意见。上级部门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提供指导(意见),保持文化传承活动的连续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从而使之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培养要有规划,连续性,不应盲目追求培训的量,而应该保障培训的质。要因地制宜,采取长短结合、通专兼顾、学交互促。此外,应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专业人才,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优秀人才资源库,组织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根据各学校需求统筹安排优秀人才走进校园,参与培训与教学。

三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要集中人才,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中小学好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为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素材。近几年,学校拓展性课程在逐步推进,很多学校也寻得自己的方向。可以结合学校的拓展性课程,编制校本课程教材。建议各个学校在编制校本课程教材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平湖地方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寻得各方力量帮助,确保课程教材的健康、优秀和适用。

四是建立保障机制。教育和文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共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相关工作的开展。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专项事业经费。充分利用文化场馆、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各类文化场所,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开展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建议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参照国家免费开放政策,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建立考核机制,对各级文化、教育部门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活动绩效予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