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平湖市委员会
(   )
提    案
    案由: 关于加强”特需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
领衔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钟埭街道委员小组      李振华 633016
附议提案人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主办单位  教育局     
会办单位  残联    
提案相关
情况
建议
承办单位
建议承办单位    

 

内容:

“特需儿童”是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简称,主要指那些在普通学校(或幼儿园)随班就读,年龄在312岁的智力超常、智力落后、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注意力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发展迟缓以及自闭症等儿童。这类儿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诊断和矫治,将会直接导致其自尊心、自信心的丧失,间接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小则没有生存能力,对一个家庭是重大负担;大则身心发展障碍,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我市有3家机构,一是公办的平湖市培智学校,二是民办的 “平湖市爱益人才培育中心”,三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平湖市医佰康康复教育中心,但没有专门接收“特需儿童”的幼儿园,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特需儿童”被辞退的现象时有发生,多数私立幼儿园也不愿接收;小学阶段,大都随班就读,无法融合,教育效果令人担忧。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府重视还停留在政策上。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学校接收“特需儿童”并没有要求学校必须具备接收条件,如师资、教学条件等,使得没有条件的学校接收了“特需儿童”却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融合教育教学。

(二)学校关心只停留在表面上。事实上,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的“特需儿童”,由于缺乏师资、“资源教室”,更缺少“人文关怀”,实则是“随班不随读”。还会受到同学的冷落耻笑,被边缘化,严重影响了“特需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家庭支持“弱小无力”。一部分家长并不认同孩子的“特殊”问题,一味的认为是学校没教好;一部分就是认同,也缺乏干预经验和技术,只是单方面依赖学校教育;一部分家长产生了厌弃心理和行为。而大部分普通儿童家长不支持自己孩子班里有“特需儿童”,这也是“特需儿童”被幼儿园辞退的原因之一。

(四)公益资助“杯水车薪”。2014年民政局首届公益创投“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点对点工作室”项目立项,共资助5万元,原计划对5名个案进行矫治(实质性救助)。但因种种原因,收下了10名儿童,还有不少孩子的家长找上门,这些急需救助的孩子往往会错失最佳治愈年龄。

(五)专业人才与机构缺乏。目前社会上具备专业特需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紧缺,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相比主流教育,特教老师缺口大、薪酬待遇低,社会对特教老师在教学技能成长方面的培训支持严重不足。而在主流学校,未接受过特教培训的老师也常因特教知识的缺乏而对特需儿童的一些表现与需求感到力不从心。

为了做好做实“特需儿童融合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希望政府部门关注和重视“特需儿童”融合教育和救助工作,定期开展普查,及时更新数据,让这些孩子能在刚发现问题的年龄就能得到矫治。一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有助于公益组织服务面的扩大,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项目的扩展;二是帮助公益组织建立专业矫治实验室

(二)每所学校全力保障。建议每所学校都能建立“资源教室”,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此接受个别指导,其他时间仍在普通班级上课。培训相关教师,使“资源教室”真正发挥作用。

(三)教育部门强化宣传引导。建议教育部门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普及相关知识,学校领导、一线教师、家长都能引起关注,让更多的“特需儿童”受益,并得到理解和支持。

(四)社会力量活力注入。建议慈善机构、各类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援手,为我市“特需儿童”的诊断和矫治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低收入家庭的“特需儿童”能得到及时的矫治,为需要长期进行矫治的儿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五)培育引进专业资源。建议引入或培育专业化的机构、人力资源。全面测评特需儿童,制定个别康复目标,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康复治疗服务。以求得到最大潜力的康复。做到“医教一体、普特融合”。